首页> 资讯 > > 详情

瓮城溯源──垣曲商城遗址研究之一

2023-06-18 13:07:28 来源:哔哩哔哩

瓮城溯源──垣曲商城遗址研究之一

董琦


(资料图)

《文物季刊》1994年

人类经历了无数次战争之后,发明了古代社会最重要的防御设施——高高耸立的城堡。从城堡诞生那天起,城门便成为城郭防御设施最重要的组成部分。如先秦文献《礼记·祭法》,将国都的城门称为国门。在先秦,攻破国门被视为灭国之灾,足可见城门的重要位置。随着筑城技术的发展,为了正面屏卫城门,瓮城便应运而生了。

瓮城最早产生于何时,是学术界悬而未决的一个课题。本文试图从已成定制的宋代瓮城谈起,运用考古学资料,结合历史文献,溯古寻源,论证我国已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瓮城遗迹。

在城门之外加筑瓮城,至晚于宋代已成为制度。《武经总要·守城》曰:“门外筑瓮城,城外凿壕去大城大约三十步,上施钓桥,壕之内岸筑羊马城。……其城外瓮城或圆或方,视地形为之。高厚与城等,惟偏开一门,左右各随其便"。并绘有城制图(图一)。

有关宋代瓮城实例的文献记载较多。著名的有《东京梦华录·卷之一·东都外城》载:“东都外城,……城门皆瓮城三层,屈曲开门,唯南薰门、新郑门、新宋门、封丘门皆直门,盖此系四正门,皆留御路故也"。《梦梁录·卷七·杭州》载:“杭城……其诸门内便门东青、艮山,皆瓮城”。

宋代瓮城遗迹亦有较多的发现。如上引东都外城的南薰门、新郑门,据考古调查已得到确认,均发现了长方形或半圆形的瓮城¥。

南宋时,宋室偏安临安,扬州处于抗金前沿。扬州古城的瓮城遗迹(图二),可与《嘉靖惟扬志》所附宋三城图(图三)相参照。从已发现的五处瓮城遗迹来看,皆为半圆形土墩,应是半圆形瓮城。据推测,这几处瓮城遗迹的占地面积均较大,达1-2万平方米左右。

在北方,辽代重镇塔子城,“有四门,在每面城墙之中部,门外附筑瓮城。南北瓮城向东开门;东西瓮城则向南开门。各瓮城大小相近,现存遗址宽约40—44米,长约36—38米”④,皆呈半圆形(图四)。瓮城夯筑,夯层明显,十分结实。

元末明初之际,更是出现了水陆瓮城并建的实例,如苏州盘门外的瓮城遗存⑤(图五)。

通过分析宋代瓮城,可以概括出瓮城的基本特征:在城门外壕之内,加筑长方形或半圆形城墙,偏开一门,形若瓮状。

在城门之外加筑瓮城,至七十年代学术界还认为应始于唐代。。

考古发现唐代瓮城实例,东北地区可举渤海城址。渤海是唐至五代期间由靺鞨族的粟末部建立的地方政权,以牡丹江流域为其活动中心。渤海初期的敖东城、城山子山城、通沟岭山城、马圈子古城。均发现有瓮城遗迹。如通沟岭山城,“北门筑于山脊上,门宽5、高3.5米,有瓮城”&(图六)。据发表的该城址平面图分析,此瓮城为半圆形。瓮城门向东开。

西北地区的唐西州城即高昌故城,据考古学家调查,“从残存的痕迹来看,……西城垣有两个门,北端的门,还保存了曲折的瓮城”(图七)。

东南地区的扬州是隋唐时代全国一等城市,被誉为“扬一益二”。是东南地区的水陆交通枢纽,"控荆、衡以沿泛,通夷越之货贿,四会四达,此为咽颐”(《国史补·卷下》)。考古工作者在扬州古城发现了唐代瓮城的遗迹,并绘出了示意图。(图八)。

唐代文献记载,一般将瓮城称之为“羊马城"。如当代学者常引以为据的唐代杜佑《通典·兵典》中的记载:“于城外去城十步壕内更立小隔城,厚六尺,高五尺,仍无女墙(谓之羊马城)”。《太白阴经》卷三《筑城篇》亦云:"其羊马城,于壕内筑高八尺,上至女墙。”同书《烽燧台篇》也记有其台下筑羊马城。清代顾祖禹的《读史方舆纪要》中则载有后唐时孟知祥尝在成都罗城之外增筑羊马城的实例。

细观《武经总要》中的瓮城图,比较唐宋时期的瓮城遗迹,即可推定,唐代的羊马城与宋代的瓮城,两者名虽异,实为一体。特别应当提及的是,《武经总要·守城》曰:"羊马城……亦偏开一门,与瓮城门相背。若瓮城门在左,即羊马城门在右也,”即所谓羊马城门与瓮城门相背而开的实例,宋代尚未见,却见于唐代渤海国京城之敖东城。

敖东城分内外二城,外城平面呈长方形,其中“南墙的中部,有一缺口,宽6米,可以肯定是当时的城门,缺口之外约数米处,有一长条堆土,应是瓮城的余迹,瓮城门向东抑向西”①(图九)。据此可推定,敖东城外城南门外有长方形瓮城,羊马城门与瓮城门相背而开。

据学者考证,今敦化敖东城即当时渤海政权的都城,也就是以后所称的“旧国”所在。直至唐玄宗天宝末年渤海三世王大钦茂迁都上京之前,这里是渤海政权的中心。也许是京城的缘故吧,出现了这种羊马城门与瓮城门相背而开的罕见实例。

随着层出不穷的考古新发现,到了八十年代,诸多学者指出:瓮城遗迹最古的实例,应是汉代的城障遗址。

居延汉简有关“侯史广德坐罪行罚檄”(EPT57·108部分)的记载中,将“回门”与亭、屋等项目并列,推知也是建筑设施。据考古资料,敦煌新发掘的马圈湾烽燧²、甲渠侯官坞门、甲渠第四燧两坞院之间诸门道,均于门外复筑一坚固屏墙,迎门挡住入口,形成狭窄曲折的门径。金关F1°的门户,由北向南进门,亦迎面堵一墙,必须西折,经另一门户转向南,才能进入堡屋之内。这些措施在军事防御上相当有益。一是从正面屏护保卫门户,二是限制敌人的进攻方向,三是便于内部拒守,从几方面夹击敌人。这种门户守御建筑,初师宾先生“疑即所谓回门”,并指出:“它可能属于后世瓮城制度的滥觞阶段”。据考古资料研究,甲渠侯官遗址是居延都尉西部防线甲渠塞之长——甲渠侯的官衙,为一构筑坚固的军事性小城,其坞“门外有一曲壁,入口处已残,很象瓮城的形制””(图十)。

典型的汉代瓮城遗迹,在内蒙古境内的汉代城障遗址中多有发现。如潮格旗的乌力吉高勒城障(图十一),城墙略作方形,在东城门外设瓮城,与一般城障不同的是在它的南墙外及东西两墙外的南段,又加了一道外墙。内外两墙的间隔14米,中间有凹沟的痕迹。内墙宽6米,外墙宽约2米。

总观汉代瓮城遗迹,多设于北方或西北边疆地区的城障遗址,军事防御的性质是显而易见的。

在汉代文献中有“曲城”的记载,如毛传《诗·郑风·出其东门》。汉儒许慎的《说文解字》云:“城曲重门谓阐,为曲城”。所谓城曲重门,当是指城门外的瓮城设施无疑。如上析无误,汉代一般是将瓮城称之为“曲城”的,居延汉简中则将瓮城设施称之为“回门”。直到唐代,“曲城”作为瓮城设施的称谓之一,与“羊马城”的称谓并存。

先秦文献中未出现“瓮城”、“羊马城”、“曲城”等专有名词。对城门设置记载较详细的《墨子·备城门篇》曰:“大城丈五为闺门,广四尺。为郭门,郭门在外,为衡,以两木当门,凿其木,维敷上堞"。日本学者田中淡先生指出,《墨子》所载“郭门”,乃是指“瓮城”或“羊马城”9,可备一说。

值得注意的是,《诗·郑风·出其东门》载:“出其阐阔,有女如茶”。毛传:“闺,曲城也。阔,城台也”。孔疏:“阐是门外之城,即今之门外曲城是也”。孙机先生认为:阐类似瓮城”。甚是。现在,我们可以将瓮城名称的演化顺序排列如下:先秦称“闺”,汉代称"曲城”(或“回门"),唐代称“羊马城”(或“曲城”)宋代称“瓮城”(或“羊马城”)。可谓一脉相承。秦汉以降,文人墨客作诗还用“阐”指瓮城,如《文选》载南朝宋颜延年(延之)《始安郡还都与张湘州登巴陵城楼作》诗曰:“经涂延旧轨,登阐访川陆”,即是。

考古发现的先秦城址为数众多,却未见有关瓮城遗迹的报道。笔者认为大概有如下原因:或是调查发掘工作未做到这一步,未发现;或是调查发掘工作做到了这一步,发现了未确认。垣曲商城遗址就属于后一种情况。

垣曲商城遗址位于山西省垣曲县古城镇南关,1984年秋发现,1985年春开始调查与试掘。城垣平面呈梯形,其中北城墙长约330米、南城墙长约350米、西城墙长约395米、东城墙仅残留北段45米,城址面积约12万平方米。值得注意的是:“在西墙北段距西北角140米处发现缺口一个,在距西墙6--9米的外侧自缺口向南发现了与内墙平行的第二道城墙,宽3—6米,长280米。南墙外侧亦发现二道墙的西段175米,……。西部二道墙外有一条宽约6—10米的城壕,深约7米”(图十二)。笔者认为,据考古调查结果可推定,垣曲商城西城墙北段的缺口当是西城门,西城门外的所谓“第二道城墙”,当是瓮城遗迹,即《诗》中的“闺”。南城墙外的所谓“二道墙”,可能是南城门外的瓮城遗迹。

这种形式的瓮城遗迹,与前面提到的汉代乌力吉高勒城障遗址极相似。唯一不同的是:垣

曲商城的外墙与瓮城墙是连为一体的;汉代乌力吉高勒城障的外墙与瓮城墙是断开的,中间用一座城门相连。如后者关闭这座城门,与前者瓮城的形式与功能就相似了;如后者打开这座城门,其瓮城的功能比前者显得更为灵活机动。如上分析可以看出,垣曲商城的瓮城设置显示出其原始性,汉代鸟力吉高勒城障的瓮城设置显示出其进步性,符合自然科学技术的一般发展规律。

垣曲商城瓮城遗迹的确认,将我国瓮城设施出现的时代提早到了3500年前的商代早期。在我国古代城市发展史上,具有重要的意义。

温馨说明:本平台目的在于集中传递全国各县考古成果,不作为任何商业目的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,凡未注明作者姓名的文章,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,敬请原作者谅解!如有涉及版权问题,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,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。图文编辑校对过程中难免出现错误,敬请读者批评指正,我们将及时纠正修改。谢谢合作!

关键词:

上一篇:有颜值,更有产值——杭州临平美丽乡村走访见闻
下一篇:最后一页